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宋运使墓志铭 南宋 · 李流谦
 出处:全宋文卷四九○七、《澹斋集》卷一七
先是起部尝书故中散大夫宋公墓,言公天赋刚直,自初筮仕,气象已不可挠折。
论事权贵前,慷慨奋厉。
及析郡符、持使节,威令必行,弹治击搏,当之辄溃。
官吏无贵贱,凡在百执事之列,与夫奔走往来,操朱墨以需指顾者,率望风披靡,剪落牙距,誓涤清浊秽,束身三尺中。
于是豪右屏气,侵渔道绝,而闾阎细民,始获以有生为乐,至今人犹能诵之。
后二十有六年,公之子朝请郎致仕讳诲字彦伯,以疾不起,遗言戒毋为墓道之词。
诸子震悼不忍,以谓匿美善以自翳,盛德也;
论撰之使后有考,人子之事也,于义皆适。
遂援先制,以其婿从事郎、四川制置司准备差使李君嘉谋所次来乞铭,予不敢辞。
宋氏封于周,三十六传为楚所灭,及偃王失邦,子孙因国为氏。
自汉而上,居西河,更魏、晋始居广平,隋、唐间又散居京兆
其后独广平京兆为显姓。
公世居京兆,九世祖󰝈为壁州牙推,生某,仕为僖宗谏官,以直触阉寺,出为绵州团练副使,因家焉。
某生某,徙居成都,仕太子舍人
生某,为壁州推官
生某,号无为先生
先生生士修,太常博士致仕,赠左正议大夫,即公之高祖
曾祖讳球,登庆历进士第,以左朝议大夫致仕,赠通议大夫
祖讳光,朝请大夫致仕,赠特进
考讳昌宗右中散大夫华阳县开国男食邑三百户致仕,赠宣奉大夫,即吾先君所书墓者也。
母陈氏,继文氏、李氏,皆硕人
宋氏自得姓,蝉联数百年,莳祥播庆,久益昌衍。
公幼爽悟,彊于学,年十三侍宣奉京师,任膳服笺记如成人。
宣奉性方严,持众如官府,岁时朝服坐堂上,家人歛躬侧行罗拜就列无咳者。
子孙吏而归,必先课以绩业,如素所教敕,即赐食遣之,否则顿颡谢退而跼蹐不自容,故孝谨之风,人慕之。
公以钦宗覃恩补将仕郎,主眉之彭山簿,用赏循从政郎,辟泸州录事参军,又辟知永康青城、郫之酒人。
一年诸台交剡,知嘉州峨眉县,权眉州福化酒税,改宣教郎,知绵州罗江县
未赴,丁宣奉忧。
除丧,再辟青城,拟丞邛之依政,迁通直郎
丁李夫人忧,免丧,知剑州普安县,转奉议郎,赐五品服,除成都府路钤辖司干办公事
用上即位恩转承议郎磨勘朝奉郎通判剑州
未赴,改知隆州
未满,除嘉州
踰年擢潼川府路转运判官
丐祠,主管台州崇道观,遂致其仕。
以诸子升朝恩封朝请郎
又六年而终,享年八十。
公之为青城也,邑濒大江,堤遏控捍,率遵用吕汲公故事,工坚而役均,吏不能为奸。
学圮于水,两丁释奠寓他舍,公喟然撤废寺亟新之,堂宇斋庐,皆宏肆华整,由是邑始有学。
峨眉,虚恨蛮求互市,边吏不能禁。
公曰:「是其责也,彼自反不足,故必内怯。
蛮窥其私,遂乘之,因以虚声摇州县而肆其侮」。
即采问尝为其所畏者擢任之,蛮詟不敢动。
后易其人,竟失边和,群哨攻掠不可制。
宪台不知所出,乃与约,尽还所掳则遗以鹾茗缯䌽。
已而归不能二三,岁乃傍前言责偿。
时公知嘉州,截然不与,蛮亦不敢复请。
在福化,水夜暴至,民仓皇升屋乞命,屋且坏。
公集近岸船,多出泉帛,约载十人者与若干,所全活无数。
隆州雍国虞公政府就第,公事之以礼,不为谬谄曲敬,虞公面叹其有守。
盐井耗涸,民负课破家,霈恩许蠲弛为钱二千九百万,计司难之。
公抗论益坚,转运使直之,遽命以本司盐代起一岁。
公复具奏,始得免。
岁戊子蜀荒,民聚而剽,势张甚,公戮魁酋而宽其馀。
或劝尽歼之,公曰:「彼饥求食尔,独忍乎哉」!
在东蜀,治益进,誉处益休,大抵身为律度,人自法象之,不敢为非以负公。
摩抚尪瘵,捡覈币庾,准程岩岩,吏拱手受成,无一钱横出纳。
燕馈无名以例来,尽谢不受,又恶其著也,则私缄鐍之,去而后返之,其不近名如此。
弃仇录瑕,有古君子长者之风。
初在泸,大吏以旨意喻狱,公不从,思有以中伤之。
会囚逸,遂按罢之,蹭蹬十馀年,委分不校。
后其孙适隶属部,公闻其才而荐之。
事继母以孝闻,援给亲党,举产以继绝家,恩惠隆洽。
娶宇文氏,封安人,淑配也,先公二十六年卒。
男五人:长述朝奉大夫,知雅州
宣教郎,亦先公卒;
次逌,今为奉议郎佥书荣州判官厅公事;
次运,登进士第,今为奉议郎,知蜀州江源县
次遇,未仕而卒。
诸子天姿雅驯,而又积染名义,所临率有显称,甚似其祖若父。
予往在宣幕,属当受讼词,有兵诉非罪编窜,谓雅州君尝谳复之而不得行,为白虞公
公曰:「即如是,经宋君又何疑」?
遽命释兵。
其执正不诡,既去,使人引以自白而得脱罪,岂非贤哉!
荣州尝与荐为雒县,予傍邑子,稔其政如父兄。
江源令君予同年生,又尝为寮,笃学而赡于文,在严道田野问尹,说者常在口。
𨞪江政尤美,要途巨人,未识面争罗致,或迎剡荐函。
此皆予亲见闻者。
女三人:长某人,次状公之行者。
孙男七人,挺、掞、抃、󲦤、捷、拂、撝。
抃、捷以雅州及公告老恩补官,曾孙男祖禹雅州郊霈补官。
公之卒以淳熙二年某月日,以明年某月日葬某县某乡宣奉公茔之侧。
窃尝论事唯卓然有所见,而后能执之固,行之果,不以世之訾誉得失为轩轾。
历观公平生操践,与推之政治,见之家庭,无一不尽义而中礼,便法而当情。
人视以为不可及,而公非有意为之,曰:「吾见若尔,不知其他」。
是以华皓一槩,绝无毁憎,诚孚而类应,德熟而宠来。
为州、为部刺史,不由拔引,皆声最流闻,台家所授,凡除书下,人欢呼抃跃,市酒肉以相庆,如得父母。
故除漕训词有「岂弟两邦之政,循良一时之称」,盖实录云。
铭曰:
宋封于周,后氏以国。
遥遥百年,代袭冕笏。
始无异蹊,迈种曰德。
木老则壮,披华食实。
允显维公,柔惠且直。
明义法,有斧有钺。
刚吾四支,岂不在骨。
恂恂近懦,亢亢近激。
不激不懦,公执其极。
意承有耀,下逮燕翼。
我无杰词,侈此伟特。
尚耆其传,以赧回慝。
次韵孔常父张天觉河东提刑1087年7月5日 北宋 · 苏轼
七言律诗 押尤韵 创作地点:河南省开封市
送君应典鹔鹴裘,凭仗千钟洗别愁。
脱帽风流馀长史(君喜草书而不工,故以此为戏。),埋轮家世本留侯张纲子房七世孙也,犍为武阳人。墓在今彭山,君岂其后耶?)
子河骏马方争出(麟府马,出子河泌。)昭义疲兵得少休(唐称昭义步兵,盖泽潞弓箭手。)
定向秋山得佳句,故关黄叶满行辀
备全古今十便良方序庆元二年十二月 宋 · 宋德之
 出处:全宋文卷六八七九、《中国医籍考》卷四九、《宋以前医籍考》第一一一九页
余素喜仙人刘涓子服术法,怵鸽之戒未果也。
成都李君康甫方,合五味子为剂,可不戒而效。
归语同舍生郭君履道,君愕曰:「方乃有是耶」?
余雅知君好方,意未及李君也。
服之踰时,睛忽半赤,疡起赤中,医即以大铁针卷眦剔疖乃已。
后以问郭君,曰:「术温补而性甚燥,故饵术者,必□□次其燥,以全其温,乃可补耳。
且五味偏多酸,以酸歛燥,并归于肝,目不病何待」!
余始知君精于方药,非时流比也。
会余入山,君劝余亲近方药,以自补养。
间取《素问》、《本草》、古今诸方阅之,每患其部帙繁多,难以遍举,欲集录其要作一书,各无端绪。
一日君相过,言曰:「坦病废二十年,以其试药,以證诸方,知世良方诚能去疾,特士大夫知医者鲜耳。
故知方者不畏多疾,而畏病者率不喜方。
使人得良方,家储善药,虽挈属远游,奋身勇往,僻处穷乡,可无疾之忧矣」。
因出所集方四十卷,示余曰:「《神农本草》上中下药,应天感人,止三百六十种;
后医增入,有名未用,冗滥猥杂,而世医常用亦不过六十四种。
以六十四药,尽四百四病,如《易》爻流转,运用不穷。
且简要《本草》诸家所笺六十四药于首,凡养性堤疾、择材制剂之法,莫不具在。
简编画然,诸方尽废」。
余得之喜,劝君为广之。
踰年而书数至,求余为序。
余嘉君用力精专,措心益广,近古人强为善者,故为具识本末,以告识者。
汾阳人,坦其名,履道其字。
庆元二年十有二月甲戌,青山宋德之序。
荐三省元奏状1234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二四 创作地点:四川省泸州市
臣窃惟国家以进士科得人,视前世为盛,数其上之三人,则尤多显著。
南渡以来,进士道梗。
又俾四川类试第一人,视恩鼎甲。
至绍兴五年诏书,又申言之。
绍兴十七年,类元何耕对策,忤宰相秦桧,此例中废。
然而诏免策士之岁,则四川首选,虽列之第五,而用三名恩例,则犹如绍兴五年诏书也。
且如故相赵雄绍兴三十二年冠类试,明年乾道元年赐第,视第三名恩例,初任文林郎潼川府节度推官,任满改宣教郎,免召试,除秘书省正字
自是以后,每举临轩。
直至庆元二年诏免策士,宋德之以类元视第三名恩例,初任文林郎山南西道节度掌书记,任满改宣教郎、除国子正
又至嘉泰二年,诏免策士,何应龙以类元视第三名恩例,初任文林郎潼川府节度推官,次任自请剑南西川签判,在任被荐,召为学官
载在故府,前例甚明。
今伏见宣教郎、前利州路转运司干办公事文复之,始以明经为四川类试第一。
绍定二年诏免策士,复之遂以前例置之进士第五,而视恩鼎甲,实与赵雄、宋德之、何应龙事体一同。
复之恂恂守道,安于平进,自初任文林郎安德军节度掌书记,任满得替四川制司,辟利州路转运司干办公事
已准省劄该差,寻于吏部陈乞京官印纸。
吏部以为改官人,不应尚带运司职事。
复之既无阙可入,又耻于自列,屏居家山,二年于兹。
躬耕养亲,若将有终焉之意。
臣近以书币招来本司,泸州五峰书院,俾以所学训导生徒。
经明行修,多士归向。
臣愚以谓朝廷既以科举取士,则以科举用之。
中兴百年之间,前例甚明。
矧如复之,实足以副其名,学足以施诸用,而能守道自信,不求人知。
臣待罪师帅,部内有人,而嘿不以闻,将有蔽贤之责。
欲望圣慈诏省部检会自来体例,将复之特畀一合入差遣,庶及盛年,有以行其所学,不失祖宗取士之意,不胜幸甚。
〔小贴子〕臣职在守藩,何敢踰分荐人?
顾如文复之者,生长合州,在臣本路,本路有贤,知而不举,是为失职。
又见四川类元久例,鲜有不立朝者。
今姑以十数年言之,如赵大全、冯履、宋德之、张方、何应龙、李鸣凤、张已之、王万、刘炳、家𢴍,悉蒙召用。
赵载、唐季乙、唐应龙,不幸早卒。
其未蒙召用者,今惟文复之、王辰应、潘允恭三人。
如蒙圣慈特垂访问,并赐收用,不胜幸甚。
〔又〕照对一路帅臣,荐人召用,虽罕前比,然臣今所荐,乃是循名按例,乞合入差遣,非敢踰分妄请。
且如先朝潼川运判赵善誉荐张伯源,亦是以进士第三名为请。
朝廷既为之召伯源,又并召第二名王
虽明以一路监司之请,特召二人,然其实则以科举取之也。
伏乞睿照。
彭山李肩吾从周字通序1220年6月15日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七九、《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三、《字通》卷首、《小学考》卷二○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书有六体,或指其事,或象其形,或谐诸声,或会以意,或转注相受也,或假借相成也,凡以极天地万物之变而与八卦、九章并行于两间者也。
古之为教必由小学者,将以参稽象类,涵养本初,为格物致知、求仁入德之本。
此如兵法,远交近攻,具有次第,其在学者孰非所当知?
而后世师友道阙,高者骛于上达,卑者安于小成,于是礼乐射御书数咸失其传焉。
乃有以书学名家者,则往往仅出于一伎一能之士,而他亡所进也。
余每病此,思欲发明文字之本始,聊以集思丑类,为用力之端本,而未能有述焉。
一日彭山李肩吾从周一编书示余,大较取俗之所易谕而不察焉者,以点画偏旁粹类为目,而质以古文,名曰《字通》。
凡余所病于俗者,皆以开卷瞭然。
留与语旬有七日,则肩吾盖尝博观千载,历览八纮,而能返诸义理之归者也。
呜呼,斯其为学岂以一伎一能而可名者比乎!
肩吾行,属余叙所以为书,将与学者共之。
余又谓之曰:「子之为是也,伤小学之湮微而古文之不复见也。
虽然,子亦知其然乎?
自秦斯、高以来,是学也,往往滞于偏旁训故而不知进于明德止善之归,故非徇末以流于艺,则必曲学以误其身」。
且曰:「近世博通古文、刊别声韵宜莫如夏文庄也,逮其所行,曾不得一字之力
以会意一体贯通六书。
王文公亦自谓有得于今文矣,而施诸有政,则反不若未尝知书者,遂使世谓书学为不足多问。
非书学果亡益于人也,范忠文、司马文正《类篇》之作,比音择字,其明于宫羽之轻重,篆籀之后先,视若王殆有过之,而学术行谊为世标表。
盖二老者,由下学小成而充之者也;
若王则滞佔毕而不知充之以是也,终其身焉者也。
肩吾其必有择于斯矣乎」?
肩吾曰:「善!
非子不足以发,子其遂以此并识于篇端也」。
于是乎书。
宋常丞德之送行诗后序1208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九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嘉泰末,余入为学官,时柄臣擅朝将十年,士气日削,阴伺风指者已密陈开边之议。
一日赤眚为沴,太阴犯权,未旬日北内门鸱尾及省部、相第灾,宰相襆被奔都亭驿
翌日,上避殿彻膳,诏百官上封事。
余时与李仲衍、范少才,赵全道先生同在学省,李、范及余大槩谓今爵及舆隶,权移主上,赵所言数事亦切时病,余忘之矣。
宋君时编摩宥府,谓《离》为火,为甲兵,《坎》为水,为月,为盗,为隐伏。
故火失其性,赤气见滥炎起,则忧在甲兵之事;
水失其性,太阴失度犯权,则忧在隐伏之盗。
识者韪之。
是岁沿边帅守始尽易武臣。
吴曦既久在西垂,皇甫斌在襄汉,郭倪、李爽在两淮,悉总兵民之任,识者忧之而未有陈说者,宋君又索言之。
次谓乞置四川类补试,使蜀士得补入太学
次谓蜀帅权重,宜及今防微杜渐。
宋君既对,余适以职事见宰相,谓余曰:「宋编修既言蜀帅权重,而又欲蜀学得拟贤关」。
余觇其词色方愎不平,退即为宋君言之。
宋瞷知庙论不合,力请去,执政有留之者,俾丞奉常
涉春再请,乃得去。
方是时,朝廷论议,和者如出一口,而乃有不茍于同以取宰相厌弃者,可不谓贤乎!
宋、李、范、赵与余既相继去国,时事大变,宋所言甲兵武帅等事至是皆验,可不谓识虑过人矣乎!
「国虽靡止,或圣或否,民虽靡膴,或哲或谋,或肃或艾」,天下未有有阴无阳、有小人无君子之时,故又曰「如彼泉流,无沦胥以败」。
譬之泉也,茍疏而通之,虽有淤腐,可赖以免;
徒知壅阏蔽塞,无所分别,则淤日以甚,清者亦与俱败耳。
庆元嘉泰开禧之间而稍知此理也,贤者尚可以少安于位,以相与扶世建俗,大纲虽失,亦须能救其半,竟蹈沦胥之戒,使生灵受其祸而贤者徒以知言名于时,可胜叹夫!
后二年,朝廷改元更化,余被命将造朝,宋君以诸公乙丑送行诗墨本见寄,因以所见题其后云。
虞丞相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三、《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五九
右,雍忠肃公所与彭山杨公民极来往帖也。
首帖所谓「已抵大安,候公案到,结局便行。
王总卿除宣谕」。
盖公绍兴三十二年西掖夏官宣谕川陕,秋九月辛亥乃以外府卿、四川总领财赋王之望代之。
次帖所谓「当涂分携后,不旬日赴阙下,又不旬日走万里,九月抵汉下」。
隆兴元年春,公与时宰迕,以敷学当涂
六月当涂召还,甲申岁复除夏官,宣谕京湖也。
所谓「虏帅以书约和,朝廷以洪同知书报之」。
盖是岁七月乙未,金人统军纥石烈志宁致书于三省、密院,谓旧岁贡如约则止。
九月己丑朔,上命同知密院洪遵答书,言海、泗、唐、邓等州事在正隆渝盟之后,我未遣使之前。
至于岁币,则两淮彫残之馀,未能充数。
今遣密院计议官仲贤等至军前详议。
书末所谓「大而有理」者,即此书也。
公与王瞻叔为代,虽知时论弗合,而于瞻叔盖未始隙也,公又尝荐之于上前。
未几,乃与叶审言共挤公。
及公召还,王又疑公必相仇报,凡所以毁公者日至于朝,后又与王珏以公差皇甫倜信阳军中公,后又力主弃地奉雠之说,合党以轧公及张忠献公
至是所谓「大而有理」之约,亦不复然矣。
某尝阅公奏疏,有「之望怨臣不已,不知臣实未尝于陛下之前、朝廷之上、百僚之间出一言一字以短之望」者。
今观此帖,乃与其交友私书,亦谓「王总卿为宣谕,川秦之福」,公之所以称瞻叔盖若此。
「及尔如贯,谅不我知」,尝三复苏、暴之事,为之叹息。
吴正宪公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八六、《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六二
正宪以其从子留狱得罪,谕之使归。
夫狱之不修,虽执政之从子有不得免焉,祖宗所以祈天永命,此其推也。
后二帖则余亡友宋正仲之说已得之,犹恨有阙遗者,如谓婿为郎、谓叔父为叔叔、母为婶等语,皆汉魏以后流俗称道、求其义而不得者,虽士大夫亦不免袭讹踵陋,当并出之以识世变云。
黎州兼管内安抚高公崇行状1232年10月7日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九、《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八 创作地点:四川省成都市蒲江县
高公讳崇,字西叔,世家邛之蒲江
维高氏以学业行谊闻于州闾,至大夫而家益昌
生六男子:冢子载,故奉议郎、知灵泉县
次稼,今为朝散郎、前知荣州
公在第三,幼英晤,受学于乡先生杜德称希仲,为文宏以肆,声律所不能束。
大夫与谯夫人持家矩度严,程督诸子穷晨夜弗懈。
公勤礼笃学,大夫爱之,遣从李中父惟正学《周礼》。
未冠,已驰声士林。
寻著录于成都学官李子周崟、何叔坚德固以国士期之,春秋试事必居第一。
绍熙三年大夫以词赋举于乡,由是十年间师友兄弟接踵科级。
公每试辄居首选,而实大声宏,人所媢忌,率降待补生第一。
盖尝因《周官》慢朝援陈灵公与孔宁仪父戏昵事,有司黜之。
又尝论绍兴狄难,因及刘豫入寇,有司谬谓刘裕尝篡晋,绍兴间安得此人,又黜之。
若此类者三,公不以芥蒂,益大肆于学,与仲兄、二季弟处。
某时以馆职补外,得与闻讲肄之馀,寒灯破窗泊如也。
大夫即世,公哀不自胜,尽瘁丧葬,母心以宁。
嘉定六年,与仲兄各举于成都潼川路转运司,同赴类省试,公以《周官》拟首选,知汉州子然沆私其客罗传之,与主文何叔坚论议激触,移公为第四。
入对大问,海内人士望二高风采,恨不先睹。
真希元德秀为人言:「使二高不为举首,是盲有司也」。
任伯起希夷尝为庙堂言,政事与议论自为两途,不必徇人言以摇国是。
于是任为详定官,而蜀士皆不在前列,故公与仲兄各以进士出身得官。
李思行鸣凤时馆职校试殿庐,出为人言:「高西叔尝拟甲科,为他人所沮」。
录其对以示人,至今户有此文。
筮仕为眉山
八年春视事,郡有老妪独居夜死,穿穴具在,莫知杀者主名,公以厚赏重罚得贼于成都
又白县宰,得三乡顾役钱月给部曲,不愆于期,士为公尽力,盗贼用稀。
尉廨在南门外,屋颓阶圮,公作而新之。
前堂后室,东窗西圃,教阅有地,眺瞻有所。
眉易治而难服,公涖以清严,一辞起敬。
参知政事李公壁家居,于士少所容接,而卷卷于公,春秋之月,戚友之会,公未尝不得与。
太守宋正仲德之引入幕府张义立方继至,尤所敬礼。
校试于简号得士
监司牧守荐举交集,升从事郎,堂差教授眉州
以母丧去官,既除,语不及仕。
工部尚书杨叔禹汝明白丞相,请以教授成都
南海崔正子与之来帅成都,一见奇公。
未几摄制置使,移治利州,公往饯之,请罢舍选法,复养士田。
盖先是惩养士泛滥之弊,以舍法限弟子员,舍选之名虽美而教养之数十减其六七,教官往往以学粮之羡为媚上之资,故公首及之。
朔月月半讲授,公辩析精微,音吐洪畅,听者属心,士之就公养者倍于昔,土人谓三十年所未见,公历控于台阃,得缗钱万馀以益之,增斋庐以赢之。
转运判官范君仲武汉嘉将漕成都,颇眷故封,俾公校士于嘉,同事无小大,于公取决。
未既厥事,以疾引去,使者以所得之士率出于公,乃上诸朝。
张义立时为刑狱使者,杨无悔师复总领财赋,汪茂明果为提举茶马,皆愿公出其门,公未尝自请也。
崔公抵益昌,荐书从置邮以来,又荐公,请加召用。
制司荐士旧以四人为限,公官簿居五,仅得升擢之命,宝庆元年宣教郎,堂差知什邡县
县为广汉剧,积弛既久,帑人告匮。
公为更催科之令,分额刻期,书之于册,俾民自视其条目以上诸县,人情劝趋,不两月间,库管充羡。
未几入外省,充点检官,首谓:「士之涉猎浅浮者,掇拾关洛方言,窜入举文,以阿时好,最后学膏肓之疾,宜痛除之,以救文弊」。
马使者文叔懋之时为主文,嘉纳其说,揭之棘门,凡所拔擢皆视其言而进退之,时论浩然归重。
二年旱,明年春饥,公发常平米为食以食之,移书张义立,请饭饥一月,散之日又给一月使者是之,所活不下千人。
又立为社仓规约。
俾邑士遵行之,至今不废。
决嚚讼,惩斗狠,质明而视事,日未中而退,纲条既立,百废具修。
以其馀力寻绎经史、容接人士外,至桥梁舍馆、阛阓术径,罔不新美。
卫元包之宫旧在县旁,岁久圮,公读其书而异其人,为葺祠宇,俾学者知所矜式。
县有滑胥持吏短长,弟兄盘结,久不能去。
公至,白诸刑狱使者,迸之远方,人谓非洁己者不能。
县为防以溉田,贰令者往往取徒长之金而私其利,虽旱乾水溢不恤也。
公悉更其法,第赋役之高下,式竹楗之大小,俾民自修,官吏不得以并缘为奸,役而堤固,至今为便。
用登极恩转奉议郎
在邑三年馀,无丝发扰民。
绍定元年,至利州制置使富川桂公如渊,一见留寘幕府
先是利东、西路分置安抚,一治兴元,一治新沔。
郑损制置使移司新沔,虏尝入寇,仓皇回利州,人情震惧。
公谓为今日计,宜循旧比,以二帅分治梁、沔,守卫边埸,制置使还利,端居堂奥,委任责成,庶几缓急不致贻轻纳侮。
譬诸象弈,大将不出宫、不临河也。
又尝谓川秦茶马可分,利东、西路戎帅可分而不可合,时论以为识时务之要,后皆如其言。
公才资爽亢,遇事可否,不少回屈。
时有饷所属官吴震乙依凭王人,陵籍州郡,公移书诸司,数其害民蠹政,断不可举。
且诵言于众,谓今视蜀饷为何等事,乃付之此辈,闻者快其言,而媢疾者众矣。
公自度不可留,辞至七八,公姑听其去。
二年,通判黎州,寻磨勘承议郎
黎为西川屏翰,而备边市马,关系重大,自奴儿结构难以来,率以马直为兵端,事隶郡丞而钱帛制于茶马司,每岁三千为额,前人常赖其赏,然岁入辄半之。
公绥御有法,夷落四集,一岁之马当前官一任之数。
茶马司本钱未到,乃以他钱代支,不足又以私帑继之。
馀直未充,蕃部流言,公日夜调护,关白茶马司
先是茶马司移书朝士马直之当发而不发者为宽剩钱,丞相闻之,将以充蜀中科降之数,敝蒙牵掣,相持益坚。
及事转急,遣属按视,始究其实,即发缗以偿之。
是役也,微公尽言无隐,几启夷衅。
定边宁,不以及格为赏,反以要胁为罪,公一毫不较,涖职滋恭。
近山有蒙秦化,相传为古烂柯地,符溪薛仲章绂尝仕于彼,建玉渊书院以来学者讲习,久废不治。
公修其墙屋轩户,将与邦之秀彦肄业其间。
会阙守,以公摄郡。
该庆寿恩转朝奉郎四年六月被命即真
未几鞑虏盗边,羽书络驿,尽发牌丁以备战守,裹粮积仓,夥费醲赏,去辄不返。
又召雄边子弟多至千数百人,边地空虚,夷辄伺隙。
或报白蛮踰河而来,数几七百,公厚勇士,一日而千馀人,鸣鼓扬旌,布列高阜,番落望见,夺气屏息。
甲仗军需积久刓敝,公命工改为之,凡弓矢、弩镞、刀戈、甲胄,数皆五百,军容一新,邻州资其用焉。
移屯戍卒岁以千人,自边衅开,益部内守,久留不遣。
公虑夷人瞷知,力请于制置副使,仅得其半,俾与州卒共守,尝罚信核,士气欢踊。
虏知有备,久不敢窥。
置筹边库,凡图回贸易之利皆贮其中。
煮备边盐,俾土人日用饮食无艰,而官赖其用。
始至,帑缗五百,去之日盐米杂物多至十馀万,而它藏名色不与。
徂秋,疾日以亟,视事如昔。
秋末始得报罢之命,即忻然曰:「吾欲退閒久矣,茍以是生还,为幸曷甚!
吾奉法洁身,恃以无恐。
黄公辟书谓官箴士检,雅尚端洁,人所共知,不识坐我何罪」。
暨堂帖以台疏至,读半,徐曰:「吾不欲久居幕府者盖以是。
如抑求郡之侥倖,塞觅举之奸贪,结憾同列,取恶饷所,今之得罪固其所矣。
而吾尝移书数潘福之不可用,帅不我听,报书具存,今谓朝廷用人,大阃命将,皆我之由,是诬天也。
败蜀殄民,责有在矣,然而不足复计」。
后九月癸酉,忽索纸处分家事,命魏良贵书之而自题其末。
十月癸未乃卒,语不及私,辩不及谤,第言「无负君亲,吾奚憾」。
公积思力学,抱负奇伟。
自为布衣,识远才迈。
刑部侍郎吴德夫猎谕蜀,公谓今蜀道始平,士修不率,宜推明正学以厉人心,吴公为建三先生祠,人谓知本。
公穷经析理,明畅精诣。
遇事感慨,奋髯抵掌,视王公贵人亡如也。
逮为吏,益以直道自信,遇所讥评,皆推见肺肝,故善者与居,喜其交警玄发,而不善者并游,则常病其尽言以招过。
然善者少,不善者众,是故虽见知于善类,亦受侮于群小。
天分过人,自经史传注下逮骚典,记闻博洽,名章俊语层见错出,绝去畦畛,自成一家。
虽弄翰戏词,亦殚极精妙。
以科目举者,杨叔禹吏部侍郎胡仲方矩兵部侍郎杜忠可孝严
以召用请者,前崔后
今上嗣位,以贤能才识举士,今工部侍郎黄德常伯固与一时监司皆列上之。
平生著述有《周官解》十二卷,有《经史杂议》□□卷、歌诗□□篇□□卷。
其言论风指可为后法者,又莫之胜载。
生于乾道九年,卒于绍定五年
娶同邑樊氏,卒于开禧二年,年三十有四。
再娶新津扈氏,卒于嘉定十二年,年四十有二。
皆赠安人
子四人:斯猷、斯仁、斯和、银菟。
次斯仁以后季弟茂叔
女二人、长适前绵州教授唐季乙,先卒;
次适谯似曾。
内外孙男女九人。
斯猷兄弟将以六年正月壬申,举公之丧葬于县普慈乡仁惠里坎山,事严未及谒铭于立言之君子,敢为次其阀阅行治卒葬如右。
谨状。
佥书剑南西川判官李君惟正墓志铭嘉定十五年十二月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四、《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二、《经义考》卷二三五、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三 创作地点:浙江省杭州市
李君讳惟正字中父
其先本宗室,占名数于眉之彭山,后徙邛之蒲江,至君八世。
曾祖仲昉。
祖隆。
父大受,该庆寿恩,累封承务郎
妣□氏。
君少力学,诵书穷晨夜。
长游成都学官,受知于仙井李公舜臣遂宁公辅、公甲、成都勾公昌泰眉山苏公诜
李公亲授《尚书》,小杨公亦相与下上其议论,月书季考,率在颜行。
淳熙七年以后,凡四冠乡举,士之为科举者皆想闻风采,负笈从之游,邛大家争走书币。
绍熙四年进士,时年四十有一,犹以读书未广,调汉州户掾,凡待戍六年。
时相豫章京中远镇蜀日知公为名进士,遗君书有曰:「处閒六年,人为子惜,吾欲用子,恨未有历官月日也」。
嘉泰改元,蜀旱甚,君令仁寿,适雨旸协序,农用有秋。
明年而禾麦甘露呈祥者七,邦人绘为《七瑞图》以侈其事。
次任佥书大安军判官
逆曦变起,蹇蹶西归,辟地于县之长秋山。
大安距武兴六舍而近,太守安公濡迹以平贼,摄守杨公舍生而取义,学掾史君次秦以膏油熏目获逃伪聘,而君亦洁身以自全。
数人者为善不同,归于明分义以正人心,猗其盛哉!
制置使杨公辅尝知君于学官,至是欲为君白大安时事,君谓此臣子常分,终不自名。
长沙吴公猎继至,俾摄崇庆府新津县,又辟佥书剑南西川节度判官
先时君尝著书翼《论》《孟》,至是《翼孟》犹未成书,公退则竟其说,内外劳勚,遂得疾以卒,盖嘉定五年正月某甲子也,年六十有一。
临终无他语,独以九十之亲为念。
夫人乖阴阳之和致疾以贻亲忧者有矣,君乃以著书得疾,以不终养为无涯之戚,是可悲矣。
十五年十二月某甲子,其孤仲庄将葬君于县之善何乡至和里兑山之原。
葬有期,以状来,且曰:「先君子亡恙时,汲汲以赙丧殣死为念,至控于有司,严停尸缓葬之禁,其孤不能嗣服先训,乃贸于阴阳合祔之说,迄今始克襄奉,若又不得公铭,将无以显先人之魂」。
余悲其言,且念君在吾乡为先达,君校类省试,余在得中,君知遇若此,乃不果辞。
元妃同郡费氏,继室成都史氏。
一男,仲庄
五女,长适成都王序之,次魏景翁,次杨伯森,次樊梦镗,次费友龙
适杨、樊者今皆卒,王序之与余从弟亦卒。
孙男一人,克昌
女一人。
铭曰:
士志利禄,诗书为媒,茍得所欲,弃如寒灰。
孰能如君,于役于仕,研磨编刬,之死靡二。
死亦奚憾,有子有书,谷尔嗣人,永念拮据。
宣教郎致仕君墓志铭宝庆三年九月1227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七、《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五 创作地点: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
宋氏为彭山右族,其家于县江东者自淑始。
淑生某,某生才,才生觉。
觉生熙,封迪功郎,早孤,克自奋厉,以行谊著于乡。
尝病三乡士民有虚市之征,控于部使者,为奏除之,民至绘其象与使者并祠。
迪功娶单氏,是生君,名祁仲字伯应
自小即束书游学,志乡异齐等。
踰冠,以词赋试于转运司,与选。
后以淳熙十四年庆寿恩,父母皆受封。
十六年再举于乡,嘉定四年该累举恩,廷试入等,授忠州文学,阶迪功郎,调汉州什邡县
六年,复以锁应试居亚选。
县境延袤,有媪挟镪于郊,盗夺之而缢于沟,后人至,援之得免。
君命求盗,召邻里子弟以次视媪,媪指一人。
君曰未也,命三易冠服迭至,对如初,盗伏其辜。
有杀人逮捕久弗获,君休吏憩佛舍,有卢山者自陈于庭曰:「我即囚也,愧公之诚,请就捕」。
众至大惊。
县有马脚镇,引江溉田,曰牛栏堰,旁溉雒县,镇、县民争利,诉于州监司,历岁不决。
盛夏辄聚至千百,往往相杀伤。
君行阡陌,退具其事,以江所从来远而镇之田视雒不及十一,镇田既足,以其馀溉邻可也,何示人不广。
帅阃卒用君言,讼平而利溥。
寻为邛州司理参军
时红巾贼为乱,民有乘间剽掠,宣抚司下令,毋问魁从悉论死,吏请如令。
君谓是特大为之防耳,既付有司,则当别白定罪,守意未解。
君退白幕府,卒解于大司,止坐渠长
郡当贡士,有司至不以时,士哗然诘之,乃以殴伤白郡,误执他士。
君时兼摄录事参军,传爰未具,部使者趣上其事。
君列五可疑白之守,守以上于使者
会误执者为贡士第一,狱亦旋罢,士为歌诗纪之。
其听狱务持大体率类是。
总领财赋任处厚辟差监大军库,辞不就。
时郡县困于宿逋而邛为甚,君白任君曰:「国用不给固当虑,而根本虚竭尤可忧。
况邛以盐铁曩号富饶,今利归饷所而虚额视他郡为多,愿亟图之」。
任为邛蠲十三万缗有奇。
寻监嘉定府罗目镇酒税,君已倦游矣。
该宝玺恩,循从政郎
会冢子炎午试吏夹江,摄邑龙游,刑狱使者张君方檄君诣郡,因就养县斋。
寻以涖官入考致其仕,溯江还家,踰年不起疾,实十七年正月庚戌,年六十有四,以致仕特转宣教郎
娶同邑黄氏,故承事郎镇之女,前二十四年卒。
三男子:炎午,举嘉定十二年进士,前嘉定府夹江县主簿
次丰之、祉之。
祉之前五年卒。
女子长适故忠翊郎、监潭州南岳庙赵时剪,再适史良能,次适进士侯公璹。
孙男四人,外孙男女五人。
诸孤卜宝庆三年九月丁酉葬君于县之安镇乡庆和里饮马溪申山之原。
黄夫人既葬于金牛溪祖墓之北,今改祔焉。
未葬,炎午以书抵某曰:「吾父子与君之诸昆夙有契好,墓前之石,公为我铭之」。
余阅君之阀阅行治,盖宋氏世有令德,迪功奋布衣,为民蠲市征,君以行谊克绍祖考。
尝筑室,榜曰「不欺」、曰「无愧」,凡三为吏,惟兹四言是依。
信知官无卑,事无难,即其分所得为,皆足以行其志。
虽所及有广狭,与其高位厚禄、畏忤患失、谩不能可否事也。
乃为之铭曰:
维古命民,积于邻比。
使民自兴,还以长治
风由火出,此岂容伪?
谁与舍本,而较末伎!
行修于家,信于党术。
举或多奇,宦亦寡遂。
恂恂伯应,无遂无退。
克世厥心,尚开来裔。
果州流溪县通直郎致仕君墓志铭1228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二、《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 创作地点: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
某少闻诸父兄,曰:「吾乡蒲江其俗质实而近本,以除塾馆士、教子务学竞相标尚。
高、魏氏所馆多贤,屈指姓名,尤称彭山二宋君」。
某避席请曰:「其略可得闻欤」?
曰:「元发名蕴,绍庭名希祖
元发未冠即有声乡曲,经史百家,触手成编,为文尚体制,耻华靡,里父师折辈行与交。
父久客梁、洋,元发奉母持家,训诸弟,人不知其为贫。
绍兴二十九年,朝廷以四科取士,元发在选。
乾道四年,与季弟元璧及从游者又联与宾贡。
淳熙五年,与绍庭及前东关华祖,皆元发从父弟也,同举进士
其后元发流溪绍庭石泉军教授,士论惜之」。
「其教曷以」?
曰:「使人精讲力践,不专以语言文字为利禄计。
流溪君又尝馆于同郡之杨、崇庆之成,得其师法者后多可称」。
予时闻而识之。
流溪君卒之年而予始仕,不及与君接也。
嘉定十二年五月庚申,君之二子少章、秉国以治命葬君于彭山县鼎鼻乡安东里考君之墓侧,裒稡行实,将求铭于予。
少章即世,厥十年,秉国造庭待问,道荆州,以书抵靖曰:「先君之葬也缓,不肖孤无辞于罚,必子之诸父群从也知先君者,墓道之铭,故惟子请,傥有以自赎」。
予追感前事,不复以晚陋辞。
宋氏系出微子,为京兆大姓。
隋末有讳远,以直谏谪隆山,则今眉之彭山也,墓在县北十里。
子孙散处于,而彭山之名数日蕃,别为五院。
五院之后曰为善,赠中散大夫,则君之五世祖也,始卜居县之西郊曰翠微庄。
四子,仲曰岳,举进士,官朝散大夫秘书丞
绍圣中,安、章用事,以台官荐之,固辞。
嘉州,未满秩,致其事里居。
中散后,世举进士,翠微宋氏由是为眉之闻家。
曾大父周士宣教郎成都府郫县
大父亘古。
父煇,以恩授迪功郎致仕。
妣杨氏,封孺人
生三子,君为长,逮事大父左右无违,即以迪功郎应灵县簿
祖考妣犹在殡,君食息弗置,将谒告归营宅兆。
迪功曰:「是能养志矣。
虽然,家事也,第居,吾归视其成」。
凡亲所欲为,率先意成之
县仰给鬻井,民有逋课莫能偿。
君摄令,问故,则曰「井堙已久,徒系我于此,故积负益多」。
君纵遣,听自为约,皆如期毕输。
民有怙赀数犯法,君至,亦以瓜果尝试,君笑却之,由是无敢一毫恣肆。
迪功卒,解去。
服除,主射洪县簿,以才选摄户曹,兼佥厅,前后守勾龙公佃、朱公时敏皆异席咨之。
邑有录民男女于神祠,曰舍身,君白刑狱使者厉其禁。
踰年定差不报,改赤水县簿
司农卿杨公经与君居同乡,学同舍,时为川秦马使,视君谒入,愀然曰:「如吾元发而官不遂,朋友之责也」。
即以上诸朝,于是三仕为簿正。
前后荐书皆不请而获,升从政郎,调果州流溪县
未上,户部郎官冯公震武总蜀计,以同年进士招君为属。
君条蜀利病,其一曰:「今疆埸不警而激赏绢者科歛如故,此何为者耶」!
冯公感其言,节末用,定经费,岁免绢三之二。
果之诸邑旧无经界,民并缘贸易为奸,流溪负钱帛万计而业亡税存者无以输。
君讨论发擿,宿逋尽入,贫者得释。
俗嚣于讼,取其险健者折之。
部使者诸县毋以役人入乡督赋,倚之保正,小不应程辄笞掠,君听令以庸代役。
常平司委君发廪救荒,郡欲以七分粜而三分赈,君反而行之,郡弗能诘。
尝以酺羡为县创谯楼,或请刻石纪之,君谢曰:「吾职当尔也」。
去官,中道感疾,明年病,致其仕而卒,实庆元六年三月丙寅,年六十有五。
寻转通直郎
配刘夫人,朝请大夫讳高之孙,石泉军录参况之季女,家世宦达,闲家谨俭,上恰下顺。
后君一年八月癸卯卒,合葬于君之兆,视夫爵当封孺人
二子:长即少章,次秉国,举绍定三年进士,授迪功郎
三女,长适杨行之,次程文仲,季侯森,皆业儒。
适程与侯者皆卒。
孙男五人,曾来、申之、曾显、坤之、曾贤。
孙女四人,外孙男女九人。
君襮严而里夷,家俭素而赒恤弗吝。
常曰:「士非无贿之患,不能行其志之忧」。
临终戒二子曰:「吾自幼立学不妄语,不欺暗,教人子如己子,理官事如家事。
虽忧患困踬,然所为无不可语人者,一夕之枕晏如也。
以是遗汝曹,勉之哉」!
遗文有《论语略解》二十卷、《尚书讲义》五十卷、《膴仕编》十卷、《翠微编》以亲友酬唱合八卷,藏于家。
铭曰:
一心存存,万善攸集,岂惟子孙赖之,使国人弟子咸有所矜式。
宋氏之祀,其永永无极。
朝请大夫利州路提点刑狱主管冲佑观虞公墓志铭宝庆三年十月1227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一八、《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七六、《经义考》卷三四、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三 创作地点:湖南省怀化市靖州县
粤自高皇帝狩杭之旬月,二凶构乱,时则有魏忠献张公帅师勤王,繇是被遇,以克复神州为己任,阨于嫚秦,志不得施。
封寇崇奸,凡二十有四年,以启金炀侯之侮,时则又有雍忠肃虞公歼虏于采石,于瓜州,而炀为僇。
繇是亦被遇,与魏公同心壹力,以任克复。
又不幸而阨于弃地归俘之议,不得卒其志。
盖自中兴,于今百年,而是非之正靡有止戾。
或曰天之梦梦,适遭其未定耳。
呜呼,人心之昭昭则天也,而有未定者乎!
魏公自戡难,实生二子,为世儒宗,为时吏师。
雍公之子孙日以蕃大,而又有如提刑公耸善徙义,克绍正学,以恢厥家。
或又曰,天固未尝梦梦也,然而是犹以善恶之报妄测天道,不知善而庆,不善而殃,亦各以其类感。
古之人上不敢负其君,下不忍欺其民,此岂有为然哉!
凡以事其心耳。
事其心则事天也。
日由于天理之中,则福自己求,命自我作矣。
公讳刚简字仲易一字子韶,故直秘阁、赠光禄大夫公亮之仲子也。
雍公以隆兴二年宣抚京西湖北六月,公与今邛州方简生。
雍公喜曰:「吾家自曾大父而下世传一子,今一产二孙,人世百不羡矣」。
乾道八年,雍公以武安之节宣抚四川
明年郊,任公承奉郎
淳熙元年,雍公薨于汉中,公侍光禄护輤以归,执礼如成人。
光禄除丧不仕,庐墓教子,厉以气节。
公自幼趣尚不凡,故相赵文定公奇其才,以子妻之。
生长见闻,薰习益异。
铨选六年,未肯出仕,再举于礼部。
年二十有六,始监成都府郫县犀浦镇酒税,次华阳县
丁母窦夫人忧,服除,辟差成都府路都钤辖干办公事,堂差知华阳县通判绵州,权知永康军
末上,丁光禄忧。
服除,再差知永康
成都路安抚使黄公畴若以公闻于上,诏赴都堂审察,寻主管建宁府武夷山冲佑观
起知渠州,改黎州果州万州,皆未上。
制置使辟公参议官,知简州,擢夔州路提点刑狱,兼提举常平,改利州路主管冲佑观,积官至朝请大夫
公在钤司,遇事敢言,曲畅军民之情。
华阳地大事丛,又摄属茶马司,公旦理邑事,晡趋幕府,细大毕举。
县庠久圮,撤而新之。
异时县令制帅进见有时,制帅乐闻公之言,利病皆得关白,公论浩然归重。
永康,晓民以义利之辨,讼牒用稀。
正社稷,增黉泮,治沟洫,缮城池,甃道路,葺李太守,复废泉,即学官绘周、程、朱、张子象,招诸生讲肄经学,为士者识趋乡之正。
军有评事桥,岁费钜万,公愀然曰:「是有司之责也,而以厉民乎」!
节缩少府浮费代为之,且请于台梱以上诸朝,定为久比。
民大说,至今象而祠之。
将趋召察之命,部使者惑于浮言,尼公之行。
未几,起家为守,又为御史李楠所劾。
七年居閒,聚同产子而教之,亲仁友善,安土乐天,若将终身焉。
嘉定十一年春,虏盗边,制置使临川董公居谊徙治利州,辟公自助,公固辞不行。
或劝之曰:「公事也,不可以弗之恤」。
久之,黾勉就辟。
首请收人才、明公赏、厚犒给以结人心,抽还忠义人之配隶内郡者以纾边人之愤,又请缓科内三路饟夫之直,皆见纳用。
何进归自秦而我拒其来,虏督其反,有言其可用者,公赞帅释之,后以勇捷称。
大散关陷,利州东路都统制李贵遁去,天水、皂郊皆被兵。
而西路副帅刘昌祖谓此正帅王大才地分,非己责也,有请遣属调护,皆莫肯行。
公慨然请往,且言自制司移利,凡再犒师,而人裁三缗耳。
今宜有增益,于是视旧三倍。
次沔,邀帅视师以作士气;
次鱼关,以书抵帅,谓不当分析军分,不当遣老弱乘边,又当遣吏振恤天水、皂郊流民。
遂自杀金平河池,檄主捋集创痍之士,躬自犒劳,士皆感说。
西和,召刘昌祖督之曰:「必复皂郊、湫池,使是二堡归我,则虏气必夺,虽席胜执以乡秦、巩可也」。
昌祖壮之,遣何进、麻仲火杜株平。
虏之守湫池者资粮在焉,悉力驰救,我师遂复湫池。
昌祖喜曰:「可矣」!
公曰未也,申前语督之。
昌祖以近旨辞。
先是,边人恨虏残虐,皆有报复之志,而枢密院虑其生事,每以越竟为戒,人情愤郁。
公白帅请于朝,已去此语,而诸戎帅犹以是藉口,故虏得深入无所忌。
昌祖既以公命如南谷,遣其爱将王逸偕忠义人进屯皂郊,于是阶、凤、成、和、天水五州之民闻之,无小无大皆戈以行,几三十万人,军声动天地。
士肉薄乘障,虏大败,毙其贵将郭赟
,虏之爱婿也。
公既得捷,犹督昌祖乘胜捣秦、巩。
秦州正虚,虏甚怖。
公竣事还河池,会节制司参议官魏邦佐至,乃以密劄谕昌祖抽还忠义人
众大愤,拆矢倒戈,散而为盗,于是皂郊复受兵而虏入成、和矣。
公檄审官统制王仕,以十八族之师捣巩上青野原,号召忠义人及溃卒,人犒钱三十千。
数日间众至万人,仕信之师亦出。
虏帅包长寿引军还,牵制之说至是益
十二年春,虏又大入,陷河池,闯武休,公请听四戎司越竟牵制。
俄闻虏已撇梁、洋,趋大安。
诸司集议,公请督张威出师,而僚属各遁去,人心恟恟。
公独不可,曰:「我师既出,虏必不能越大安」。
乃独留利州,且以肩舆告谕军民。
既而石宣剿虏于大安,皆如公料云。
董公既召还,公如简视事。
五日,利东溃卒入利州,杀王人以叛,繇果、阆、遂宁趋简。
公承窾籍枵帑之馀,誓言死守,且取家于成都,示无去志。
募土豪,劝义助,贷缗于诸司,移于近郡,部伍其众,阻江为守,获谍辄纵弗治。
贼知有备,去之普,保茗山。
张威引军沿广汉而下,公迎劳之,给缗钱五万有奇。
至普,又四日绝粮。
公治糗糒扉屦而具药物牛酒,率三日一遣。
士百跃争奋,曰:「使我守边得此,岂惮虏邪」!
凡饟师捍城,为缗八万有奇,而民不知役。
刘文节公里居,与目其事,乃言于上,谓公料事无遗策,给饷无阙事,保守一城,蔽遮西川,人以为实录。
至夔部,明保伍连坐之法,定里正差役之令,严巡尉侵牟之戒,开居亭自新之门,申黥隶逃归之禁。
部故多盗,未踰时民得解衣而寝。
制置使崔公与之奏言,自古用蜀,多藉蜀才,请以蜀名胜之任四路藩节者兼制置司参议者,公与其一,众谓得人
十六年春,建台于汉中,习知利路自被边多贼谍,且军骄不可令,繇田里不相联比,乃条保甲之法,视夔部加详。
凡乡井长有小大,正有都副,有赀产者为团长,有干局者为提振,不数月而事济。
边民器械夙备,又为放周人鼓铎旗物以辨乡邑之制,除器益备。
无事则谍贼者不得作,军不得恣,有警则守望相助,戎虏知畏。
盖无熙宁间刺手遣戍、月就教阅及州县科差之劳,故人不怨而乐趋。
三年之间,一路团集凡三十九万二千馀人,汉中独占五万,剑、阆尚不与焉。
公谓此法可久,上诸朝,利东西安抚丁公㥔、赵公彦呐亦谓便,诏从之,遂刻石以谂来者。
其后虏尝一入,制置使郑损自沔奔阆,蜀大震。
赵公出师于沔,刑狱使者集保甲之民以守,虏知有备而去,至是人益服公远略云。
公尝奏言梁、洋与关外五州宜为屯田,诏下制司
制司营田转运司,屯田隶提刑司
公方选吏按行,都统制司径白枢府沮其事。
公又言曰:「屯田当修堡棚,而戎司谓衅不可启。
然边民自修水关,虏未尝顾也。
当寓军于农,而戎司谓军不可役。
何进首遣师垦天水之田,士未尝怨也。
然而莫如以并边逃田听民自耕。
明年遄见其利,藉未输公,亦使民食贱,官无贵籴。
大抵耕广则谷贱,谷贱则人聚,人聚则边实」。
诏下,民翕然从之,未几垦田凡百馀万亩,官耕者三万馀亩。
始时石为缗十有五,二十有五,期年十有二,十有六,边实人足,咸如公策。
先是宣抚司以军饟不给,下四川州县括绝户田产,吏并缘乾没。
公在夔在利,皆下所部归所歛而继绝焉。
郑损涂炭衣冠,鱼肉军民,公随事救正。
丁晦父资誉浸显,郑疑其代己,突至汉中,迫辱陵藉,吏民皆重足立,人毋敢造。
公造之如一日,且言于郑,毋为已甚。
有此人来归者,公言于郑善遇之,俾为我用,且以系遗黎之心。
郑弗听,致有反侧者。
公亦自知多忤寡与,郁不得伸,凡五上归休之请。
宝庆元年十有二月,裁被报可之命,即日上道,汉中士民攀号载路。
既还沧江,宾朋毕集,乐意融融,殆有人不及知者。
公表里洞达,每朝廷有善政,必喜见色词,至忘寝食。
人有寸长,亦谈不绝口,必荐进扶植之乃已。
脱有不善,虽大官要人亦切责无顾畏。
盖其善善恶恶,惟义是比,不以利害得丧动其心。
反室既七月,郑卒以谰词劾公,镌秩罢祠,公亦不以怨尤也。
厥三年,鞑虏始入寇,郑弃阶、凤、成、和、天水五州,画守内郡。
公移书赵敏若,力持不可。
何进毋去西和,属成都转运判官守文龙。
忧国一诚,纯终弗疵。
贰年秋八月辛亥,以疾卒,年六十有四。
赵宜人先公十四年卒。
男子二人:嘉,迪功郎、监雅州卢山县酒税;
奭,未仕。
女子二人,长宣义郎赵婿,宜人之侄也,嫁未久而赵卒;
次许嫁登仕郎张景谟。
公资孝友,居光禄丧,庐墓三年,尽力茔垄。
二季知茂州、知荣州夷简蚤世,公拊育诸孤,丧纪昏嫁,一以身任。
所得先畴推以遗季弟迪简,遇恩任以补族子圭寅。
所居西南都会,来者辐凑,公精力绝人,五官并用,殆如昔人所谓目数飞雁、耳节鸣鼓者。
援笔为文,隽明踔厉,词辨蜂出,辄屈其坐人。
四举于礼部,谓世繇此选,不敢忽也。
壮岁于赵文定之子希先昱尽得程、张、吕、谢、杨、尹诸子《语》《孟》读之,犁然会心。
为钤属,为华阳,又得与成都范公文叔仲黼、季才荪、少才子长、少约子该、豫章李思永修己延平张子真士佺、汉嘉薛仲章绂、同郡陈叔达遇孙、李微之心传、贯之道传、唐安宋正仲德之汉嘉邓元卿谏从相与切磋于义理之会。
最后了翁试吏,佐四川幕府倾盖如故交。
始犹以记问词章相尚也,既皆幡然改之,曰事有大于此者矣。
公自上华阳印,筑室成都之合江,以成雍公卜居未遂之志,秀才范公为榜曰「沧江书院」。
公已尽屏幼志,非益友不亲。
绵州后,则又弃去科举业,于圣贤求仁立德之要益审思不释。
沈潜六经,于《易》尤为精诣,以周、程诸子遗言与邵子先天书、汉上朱氏变玄之说参贯融会,随文申义。
阅十有六年,书成而未出,尚朝惟莫习,以益所未至。
大抵赜诸阴阳五行之奥,必约诸躬行日用之近,读者玩词观变,则有所据依,以迁善远罪。
长沙吴德夫猎谓人曰:「湘中胡、张子流风所被,而得其学若此者鲜」。
永嘉钱文季文子亦自以不及。
潼川杨伯昌子谟尝从容论《乾》二五皆言大人,公曰否之,二五亦皆大人而时义不同。
因相与问辨,繇是定交。
平生论著有《语解》《诗说》,皆未及编次。
士之请益者肩摩袂属,谒无留门,坐无虚席,爨无停炊。
自二十年来,知与不知皆曰沧江先生
卒之日,之士民涂泣巷吊,学于成都者二百馀人聚哭于沧江。
焕章阁待制眉山李公𡌴亦为文以吊之,有曰:「天禀超轶之才,世传经济之学,知味千载之圣贤,结交四方之英俊」。
人亦服其公云。
呜呼!
气质之禀,自非生知上知,宁能无偏?
学则所以矫其偏而复于正也。
然今之学者有二:繇博以致约则落华而就,故志为之主,愈歛而愈,愈久则愈明;
或者唯博之趋,若可以哗世取荣,然气为之主,气衰则志索,于是有始锐而终惰,始明而终闇者矣。
学乎学乎,其记览词章之谓乎!
嘉既以宝庆三年十月辛酉葬公于嘉定府龙游县熊耳峡震山之原,与赵宜人同兆异域,而使其弟兟与公之门人范义晞韩,以予同产兄高南叔稼之状抵予于靖曰:「昔者戚友之会,子尝有位焉,而丽习观摩,道同志合,莫子若也,墓道之铭,敢以累子」。
予执书以泣曰:非后死者之责乎!
铭曰:
忠肃公,剪戎植华,以兢有邦,以明有家。
于维仲孙,雍祖是则,咀嚅圣言,浩然独得。
歛华以,律身以度,山泽之脩,雷风之裕。
摧奸不惧,见义必为,疏畅忱明,气改质移。
光禄有子,忠肃有孙,维蜀有人,虽死而固存。
朝奉大夫通判夔州累赠正奉大夫师君墓志铭1222年 南宋 · 魏了翁
 出处:全宋文卷七一二九、《鹤山先生大全文集》卷八七 创作地点:四川省宜宾市
予分阃东川,与眉彭山师祖敬为僚,一日袖编书拜手言曰:「此吾大父夔州府事状也。
府君殁于绍兴二十二年六月某日,葬以明年十二月之某日,墓在彭山县武阳乡昌乐里,久而未之铭也,幸事先生,敢以为请」。
予幼读杜起部、苏文忠公诗,于师氏注释明辩闳博,心窃好之。
暨守眉,闻邦人道乡之宿德耆齿,必师民瞻在焉。
盖其好德植善,动矩前哲,虽位止监州而子孙曼硕,世其书诗,为郡大姓,是可无愧于铭。
虽然,古之为碑,以识日景,以节宾揖,以丽祭牲,而墓之有碑则属綍下棺。
汉魏而来,庙墓皆刻词其上,事既戾古矣,虽然,犹可以义起也。
今而祖之葬于今几五百甲子,其于铭碑之义也何居!
从而谢焉。
祖敬援近比以请,踰年弗已,其弟遇又申请。
会予被命东归,舣舟𭶚上,为卒铭之。
师氏以唐某道总管元羲为祖,自总管之子逮始居彭山
曰仲瑄,曰顺,曰适,君之三世也。
□赠右奉直大夫,母范氏,赠恭人
君十岁丧父,受教于兄群,颖异彊记。
十八试成都学官,文冠辈类,声籍甚。
王贤良当父执也,深所器重,至以徐稚方之。
崇宁□年,尝与州贡,奏名礼部。
蔡京枋国,恶太学上书排己,风失志者诉取士滥,命覆试,君在汰中。
政和八年,以上舍擢第,调京兆府兵曹掾,兼工曹。
帅臣、诸使表章笺记,一以诿君,曰不出师掾手不可用。
亡何罢去,诸公惜之,交辟不报。
主陕之夏县簿,改监京兆府税,寻教授延安府
会省员,改调乾州奉天县丞
未上,改教授凤翔府
诸公往往乞文于岐下,前后交荐者数十人,会五路被兵,君移疾归。
逾年,监汉州税。
赵公开总饷,改辟成都府等路搉茶司干办公事总领四川财赋所主管文字。
赵改创茶盐酒法饷陕军,峻法盛气持其下,幕属布郡县,作威势。
民瞻退然其间,曲为之解,弗可则持置邮毋遣,以俟其平,人多其长者。
君尝在京学,与秦桧有旧,及绍兴当国,鞫宣抚使郑刚中狱,以美官榜君,将陷之不道。
君力明郑冤,旬月间释囚徒三百馀人,须发尽白。
留鞫所待报,因得注苏氏诗。
爰书既上,大拂秦意,故为饷属者奉使典州以去,公独回旋倅贰,以终其身。
通判夔州成都府,所事皆大官,决剖无所顾畏,长严惮之。
再丞夔州杨文安公提点本道刑狱,檄摄总制司干办公事
盛夏以职事至恭州,病暑,卒。
四川制置使席大光益与赵不咸,君坐夺官,席悔之,介君之从兄卫尉卿骥谕使造己,君弗往也。
赵之卒葬,故吏惟君视窆。
李璆成都,与茶马使韩球交恶,君于李为贰,于韩客也,介然靡所附离。
呜呼!
自教衰俗薄,士丧常心,以势利去留为叛附,以事功成败为是非,以风指爱憎为曲直,人之贤否、事之虚实,不暇问也。
列禦寇以仕卫为嫁于卫,盖挈此身以依于人,犹女之从夫,之死靡他,不可以回遹顾望也。
动于金夫乘垣钻隙,则岂惟父母贱之,兄弟咥焉,亦将无以自容矣。
观于师君之言行,不为势挠,不为利回,不当表之以厉衰薄邪!
君幼孤,事兄如事父,给姊妹之贫者,为任其昏嫁。
仕四十年,田宅不长尺寸。
成都,裒奉馀市书数千卷以归。
幼耆学,至老不倦。
自杜、苏诗注之外,有文集二十卷,藏于家。
积阶至朝奉大夫,累赠正奉大夫
娶同郡唐氏,朝议大夫某之女,先君十五年卒,累赠硕人
五男子:悫,以子贵赠朝议大夫
晔,为族父后,终迪功郎、□□□路安抚司书写机宜文字
恕,终文林郎成都府司理
忞,淳熙五年进士,终朝奉大夫、知资州
󶡷,终承议郎致仕。
二女子:长适成都范仲毂,幼早卒。
孙男七人:祖庆,终朝散大夫、知崇庆府
祖同,未仕;
祖敬,举宝庆二年进士,见任承议郎通判泸州,新知富顺监
遇,举绍定五年进士
次祖文、祖训、祖行。
孙女十三人。
曾孙男十三人:溥,故儒林郎利州拨运茶库
澈、曾简、曾宽、曾立、曾愿、曾毅、曾谅、曾廉、曾直、曾操、曾孝、曾邵。
曾孙之子二人:挺,承直郎绵竹县
抃,文林郎合州推官
铭曰:
匪仕伊利,不明其德。
厉气冯炎,操之孔棘。
情一乡背,谋威间隙。
手一高下,是围非戍。
反是唯君,德义斯则。
如川之原,孔厚且硕。
启佑厥后,终古弗息。
安人王氏墓表1192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七八、《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南宋文范》卷六九、光绪《重纂邵武府志》卷二八、民国《华阳县志》卷一九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国子博士成都范君文叔以书致其母夫人之事于熹曰:「仲黼不天,蚤失先人之教。
先夫人抚育成就甚艰且勤,以及于兹,而葬不及铭,无以发其潜懿。
吾心惄然不敢宁也,敢拜以请」。
熹读其书,既蹙然不敢当,又读其状,益惟文字之芜浅,而无以信夫人之德于后世。
文叔之贤,未及识面而心已敬之
且其所以属我者又如此其重也,乃不敢辞。
而按其状,则签书东川节度判官厅事卢君蹈之所述也。
其言曰:夫人成都华阳人姓王氏
祖曰赠金紫光禄大夫讳延,妣文安郡夫人勾龙氏。
父曰左朝议大夫讳辅,妣宜人何氏。
夫人自幼以专静才明称于其家,年甫笄,归同郡范君讳漼。
盖范氏自蜀郡忠文公中书荣国公徙居许、洛,至是始还故乡。
文献未远,子弟皆有典刑,非清门淑质,不易作对。
夫人一践其庭,礼容肃穆,纤悉中度。
房闼,礼敬自将。
燕私之言,无一不可道于外者。
范君始为仙井监录事参军,后以宣教郎雅州卢山县事。
夫人居家俭约,不以出内细故累其君子。
范君阅具狱,晨夜寒暑不少懈。
夫人犹从旁从臾之曰:「毋惮淹晷之劳,而使彼负没世之冤也」。
故范君为吏以清白著,其治狱以平允称,夫人盖有助焉。
范君既从官,不复问生理,身后家事益落落。
夫人慨然自力,以济其艰。
使二子得以尽力于学,继践世科,人以为荣而夫人不色喜。
顾语之曰:「吾悲汝父之不及见也。
虽然,汝家世以清德直道为门阀,汝曹问学宜知所本。
仕不患不达,患无以称耳。
糗吾能甘之,毋遽以三釜为也」。
二子以是益自厉于学,而仲黼杜门几十年,不汲汲于进取,人高其行。
东游吴、楚,张敬夫、吕伯恭一见皆叹赏,具以其学告之。
朝列,尊守所闻,不徇世习,而忠君爱国,悃款无已,识者皆倚重焉。
此又夫人之教有以成之也。
初,范君仲兄洪雅君蚤卒无子,范君将以少子仲芸后之,未及而终。
后六年,仲芸奏名南省,夫人大合族党,申范君之命以告于祖祢,而卒使奉其祀焉,闻者皆以为难。
洪雅之妻前已更嫁,至是乃卒,人以其服为疑。
夫人曰:「礼不为嫁母服,而律有心丧三年之文,且是尝为洪雅配,得不为芸母乎」?
即日命仲芸服丧如律,闻者益以为难。
岁时典祀,身亲蠲洁,待宾客、接宗姻曲尽礼节,而御下一以慈恕。
至其平居教诏子孙,援前言、质往行,又皆有本有末,盖可书而诵也。
卒于淳熙八年六月甲辰,葬于十三年八月丙申,墓双流县宜城乡曹池山,实从卢山君之兆。
始以夫封孺人,后以子赠安人
仲黼今以通直郎国子博士,兼皇侄许国公府教授
仲芸尝以从政郎彭山而先卒。
女五人,一适王睎孟,一适程师夔,一未行,馀皆夭。
呜呼!
夫人之所以相其夫而成其子者,卢君状之详矣,然犹事之常也。
至其出少子以后仲父,既又使之服其所后嫁母之丧,则处变事而不失其权,有当世士大夫之所甚难而深愧焉者。
呜呼贤哉!
兹其所以为吾文叔之母也欤。
呜呼贤哉!
绍熙三年玄黓困敦秋九月戊子,具位朱熹述。
运判宋公墓志铭1191年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八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九三、嘉庆《四川通志》卷一八三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公讳若水字子渊成都府双流县人
其先唐相文贞公裔孙旦,以给事中僖宗入蜀,遂家眉之彭山
生五子,散居成都、邛之间,号五房宋氏,双流其一也。
公之曾大父右言、大父杰、父维皆不仕。
其父以公故累赠奉议郎,母蹇氏亦赠安人
公自幼即知刻苦为学,邑之贤令如任公、李公焘皆爱其文行,屈辈行与交。
及将就举,有欲移公试漕台者。
公曰:「欺君诬祖,吾不忍也」。
从州举试外省,得奏名,对策廷中,切直无所避。
考官不说,犹以冠乙科,授左迪功郎嘉州龙游主簿
未上,丁外艰
更调龙州仁寿县主簿,监永康军青城县味江镇税,兼合同场。
先时茶禁甚急而私贩益多,商算甚重而岁额反耗。
公至,弛禁薄征而旧弊顿革,课入大增。
或劝献其赢以规赏,公曰:「独不为后人计耶」?
岁旱,民争水泉之利,群聚相殴击,且欲为乱。
公单马喻之,皆释仗听命。
公又为祷于灵湫,一夕不雨而水溢,沟浍皆满,焦槁以苏,物情乃安。
明年荐饥,民又相聚剽掠以求食,有期以某日掠镇民某氏者。
公召诸豪语曰:「饥民求食,此易与耳。
私贩之徒负勇玩法,一与之合,非小变也。
今能出力以致其党,使为一境之卫,不唯足以销其奸心,饥民知吾有备,亦惮不敢进。
此一举而两得也」。
诸豪皆应曰诺,悉出金币,椎牛酾酒,召致其徒,杂于居民保伍之间,日以兵徇于市。
公亦带剑跃马其间,众皆畏服,而饥民遂不敢犯。
且曰:「是尝为我祷湫出泉者,吾当谨避之耳」。
镇故无学,公为作孔子,考古制器,率诸生行释奠礼,延师儒,躬讲说,士子竞劝。
制帅汪公暨诸使者闻其贤,争荐之,移知神泉县
始至,承废弛之馀,首罢追胥之扰,但以幅纸书负租,与民为期,无敢后者。
不数日,尽偿前令宿逋。
为言州家,使得善去。
邑产黄雀,岁供诸司至以百万计。
公请罢之,民用不扰而物生亦遂,至今为法。
诸司知其治行,徙知嘉州犍为县
神泉民相率留之,不能夺也。
公于二邑皆治其学校,如味江所为。
民有讼者,躬以义理恩意辨告谆悉,皆大感悦,无复犯者。
其尤无良、不听令,敢以武断病齐民者,乃捕劾之,上狱于州,罪至流徙。
于是闾里正清,善良皆得其所。
宣教郎干办诸司粮料院
太常寺主簿,齐宿必虔,濯溉必洁,同列愧叹,以为非所及。
新繁故有艺祖神御,蜀帅请改筑宫于成都
事下太常,公闻其且将大兴土木,穷极侈丽,使民不得安,为处驳议,事乃得寝。
国子监丞,再入太常博士,转而为丞。
吏部考功郎官,改兵部,除秘书丞,复兼吏部
三馆将以故事为暴书会,而上方闵雨,避殿降食。
公为官长言:「君父焦劳如此,而臣子相与燕乐,诚有不自安者」。
官长是其言,白罢之。
以旱故,诏馆职条上阙政。
公为书数万言,历数当时刑赏之缪,以为是所以干阴阳之和者。
宰相闻之怒,出公提举江东常平等事。
上称公诚实,俾移福建
俗故多不举子,公与帅司合议,按律令,严保伍,为所以禁防诲诱之具甚悉,全活者众。
汀州远且多盗,又名瘴乡,常时使者按行多避不往。
至是群盗甫平,死伤横道,疫疠大作,又非常岁之比。
公独慨然引车深入,煮药自随,亲问病者饮之。
民为盗所攻劫与能捍禦奋击以助官军,有劳效者,皆弛其租。
汀民大喜,人人知戴公德
建阳招贤里故常别贮常平米数千斛,凶岁发以赈民。
本隐士魏君掞之所为,而岁久陈腐,出纳不时,反以病民。
有以版曹所下社仓法告者,公喜,立为移书,更属乡人士君子岁歛散之,一方尤赖其利。
湖南提点刑狱公事,建人老稚邀遮恋慕,至竟日不得发。
湖南尤多盗,皆昼伏豪民家,抵夜辄出,以故发不时得。
公至,申明保伍之令,使相收司。
盗无所容,至有扣头车下,请得召保,复归农业者。
公皆抚而遣之。
又檄诸郡精阅禁旅,按行所过,察视激犒如法。
月调诸县弓兵,校其艺而诛赏之。
由是皆乐为用,盗发辄得。
奏狱官毋得兼摄它职,又条七事以申儆之。
于议法尤兢兢焉,每论死刑,必齐戒露香,要质于天,然后敢决。
决日辄罢燕设,所以致其钦恤之意者无不尽也。
属郡大札,遣吏挟医载药驰以救之。
衡山浮户有与土人不相中者,诣阙言:「衡山,国之寿岳,祠城东故有溪,并城南出。
后或凿城北址,导水使西,不能无断地脉。
筑山决水,使复故道」。
下公平奏,公言:「水西出岁久,故道皆为民居。
今欲东之,则是数百家者不无荡析离居之苦。
寿岳之云,无所经见。
就如其言,则国家中兴、慈皇寿考皆在西流之后,尤不宜妄有改作」。
事乃得已。
衡州故有石鼓书院,墟废亦久。
使者潘侯畤始复营之,公成其终,为增置弟子员,以永嘉戴溪为之师。
割田置书,教养如法。
又知处士刘某之贤,与郡守刘清之交章论荐,诏特补官。
于是学者乃知公好贤尚德之意,不独为科举计也。
被旨摄帅事,飞虎军素骄悍,白昼掠人,吏不敢问。
公一以军律绳之,赏信罚必,士民以是得安其居,而军吏亦皆悦服。
会久不雨,请祷过勤,遂得疾。
改除江南西路转运判官,而江西是岁亦大旱,下车首问荒政所宜,发廪劝分,蠲租乞米,以次施行。
其奏请者亦多报可。
又行帅事,事益丛委,公自力不少休。
家人有谏止者,皆麾而却之,遂以大病。
然夙兴,犹视事如常时。
夜过中,遂不起,淳熙十五年二月甲子也,年五十有八。
方病革时,民相率为公禳禬无不至,晨夕走府门,侦起居状。
及卒,皆缟素吊哭。
行日,号泣挽车,哀送数十里不绝。
湖南吏民闻之,有千里来赴义者。
盖公资禀醇厚,隆于孝友,处内外族姻、长少存没之间,不见其少有遗憾。
为学勤恪不懈,既脱场屋,益玩意于圣贤义理之学。
近自周、程、张、马之言以达于经,吟讽辨说,未尝虚口。
推以及人,一以仁爱惠利为心。
闻善即行,如恐不及。
故所临莅,士民爱戴,见于风谣,非一时谀说空言也。
其在朝廷,据经守正,不为苟合,雅为虞雍公所知。
其为之言,不过用人材、严守备,以俟敌人之衅而已。
尝因轮对,请戒群下怀私立异、迎合纷更之弊,损宗戚岁时赐予、贵臣给使宣借、百司吏禄之费,及减畿甸房缗,以惠贫弱,上皆称善。
公因极论恢复大计,反覆数百言。
上益喜,顾曰:「即当相与赴功名之会耳」。
事下有司,不得尽施行,而房缗之惠遂及于天下。
他议贡举铨注之属,又皆广恩优老、革薄从厚之意。
而其应诏言事,则直指宰相挟私罔上之失无所避,虽以是不得久于朝廷不悔也。
寿皇知公深,尝语近臣:「斯人乃朕于奏对间得之」。
其在湖南,盖尝有召用意。
宰相犹以前忿尼之,识者恨焉。
而为文汪洋融液,务极事情。
晚岁乃更造约,尤好读《易》,尝梦有问《易》之一经孰为门户者,应曰:「阴阳两画,非《易》门户也耶」?
其精诣纯熟盖如此。
所著书有经解五卷,《书小传》十卷,史论十卷,古今诗百卷,杂著三十卷,奏议五卷。
安人张氏,蜀之故家汉御史纲之后,历千馀年而谱牒可考不紊。
安人性贤孝,读书史,善笔札,通古今,识义理,而不肯为词章。
父岐尝宰永康,颇以严治
安人每陈古谊以谏。
既归公,事舅谨敬,奉祀庄肃和叔妹有礼,遇族党有
舅丧,悉力佐公办治如法,人以为难。
公居间久,上官有欲使摄局者,安人不怿,曰:「吾之赀尚足以支伏腊,徇禄从人,得无隳素志乎」?
公善其言,为谢不往。
其方直之操,士夫或有愧焉,不但为妇人之贤而已。
先公十九年卒。
安人宇文氏,宣教郎骘之女。
子男三人,之源、之润、之汪,皆嗜学而有文。
女一人,适熊应,早卒。
皆张出也。
之源等以十六年十二月甲子葬公及张安人成都县杨侯乡癸山先墓之次,遣人来建安请铭,踰年乃达。
而予适有临漳之役,使者以书还。
明年复来,则值予哭子悲甚,言不能文。
顾与公相得晚而相知深,其为社仓、书院,皆尝为记述,又重之源兄弟之请,越数千里,连岁再至而不倦也,勉为之铭,以致吾意。
铭曰:
资之厚兮学之博,退循循兮进谔谔。
三方一节思无斁,九原归卧不可作。
我铭其居诏冥漠,欲知斯人视斯石。
杨文安公椿墓志铭 宋 · 陈良祐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
淳熙四年冬十有二月,故资政殿学士、赠银青光禄大夫杨文安公既葬彭山之十稔,其子光旦以潼川路转运副使马骐状,为书使人自蜀走婺,请铭于良祐曰:杨氏本出唐叔,自临晋,世笃儒学,绂冕相继,居于华阴
其别占籍郫县,七世祖始家于眉。
曾祖讳鸿震,赠太子太保
妣侯氏,武陵郡夫人
宋氏,同安郡夫人
祖讳亮,凤州团练推官,赠太子太傅
妣程氏,太宁郡夫人
考讳灏,赠少傅
妣宋氏,婺国夫人
公讳椿字元老,幼凝重如成人,七岁能属文。
甫冠,与少傅俱贡京师
为文根于理致,不习王氏之学。
宣和六年,以太学上舍生较艺南宫。
徽宗留意学校,作成人才,多士云集,试于有司者万七千人,而公为第一。
文奏,御称善,谕知举曰:「可谓得人矣」。
特命迁秩以赏之。
初调严道,改邠州教授,辟潼川府节度椎官,历随军转运主管文字、成都府路常平司干办公事
绍兴八年,用宰相赵公鼎荐,召赴行在。
虏势方张,公劝上行仁义、建学校、收人才、择将帅、去赃吏、恤民力,凡二十馀事。
校书郎
逾年,赵公去位,秦公当国,或语公:「盍往归之」?
公不为屈。
屯田员外郎,以母老请外,除潼川路转运判官
诸路多献羡馀以取宠,公叹曰:「今疮痍未瘳,顾未能裕民力,又忍掊剋以资进身耶」?
于是一路无横歛之扰。
十四年,除潼川府路提点刑狱公事,吏有擅科民财,或抑配官盐,盗用其赢赀者,按治之。
秩满,除夔州路提点刑狱
四川类试,为文以谕进士,悉除去常所用禁令,内外肃然。
揭榜得名士赵逵、张震。
婺国忧,服除,为荆湖北路提点刑狱
沅州太守李景山、通判丁涛交恶,判官巩漴间之,有司追逮数百人,连及溪洞。
时方盛暑,有系死者,公曰:「吾职在平反,其可使无罪之人淹系至死哉」?
言于朝,止罢三人,释其众。
秦公喜曰:「部使者不当如是邪」?
会秦公薨,朝廷蒐举贤俊,凡厄于秦氏者,率以次收召。
上问大臣曰:「杨椿今安在?
其以为秘书少监」。
二十六年入对,言:「祖宗创业守文皆以仁,愿陛下以祖宗之心为心」。
又论湖北彫弊,田野不辟,由赋烦役重,及州县吏任情没入民财产非是。
明年,除权兵部侍郎、兼国子祭酒、兼侍讲
初,朝廷以蜀士艰于赴省,俾就制置司类试,行之三十年矣,有为挟贵私情之说者,欲并归南省,事下国子监,公曰:「蜀士多贫,而使之经三峡、涉重湖,狼狈万里,可乎!
欲去此弊,一监试得人足矣」。
遂止令监司守倅子弟力可行者赴省,馀不在遣中,蜀士赖之。
是时上总揽权纲,留神政事,公奏疏曰:「圣人之心,与众人异。
鸡鸣而起,孳孳于学问者,士之心。
鸡鸣而起,孳孳于职业者,卿大夫之心。
无思也,无为也,寂然不动,感而遂通天下之故,此则圣人之心矣。
天德而出宁,日月照而四时行,尧之用心也。
垂拱而坐视天民之阜,舜之用心也。
惟克厥宅心,乃克立兹常事,文王之用心也。
圣贤相授,在正其心。
汉显宗之察慧,唐德宗之猜忌,汉元帝之优游不断,唐武宗之好恶不同,此其心初非不正也,汩于喜怒爱恶之私,则昔之所谓正者,倏然而亡矣」。
给事中,兼直学士院
上念故将循王张俊之功,御笔除其三子职名。
公封还,曰:「爵秩天下公器,陛下纵私之,清议何」?
又面谕公,欲以虚名奖用勋臣子孙,公奏曰:「名器不可以假人,恐倖门一开,扳援者众」。
医官王继先以技术至承宣使,侥觊节钺,使其徒校正《本草》,为书以献,公曰:「其书但取古注图经合而录之,其劳甚微,而赏太重」。
右仆射沈公该辞兄调招军进秩,有旨降诏不允,公奏曰:「招军之劳薄,上宰之兄有嫌,此赏一行,将有强刺良民以希进者」。
从之。
大旱,无敢以闻,公侍经筵,乞下四川总领司检察赈济,督发常平钱米,安集流移,蜀以不饥。
兵部侍郎
太史奏妖星见,太阳当食而伏。
公请对曰:「治乱之数天也,而常属乎人。
尧汤之水旱,中宗之桑谷,成王之雷风,宣王之旱魃,皆灾也,而反致其福。
叔世之君,稔于富贵,安于无事,恣于淫侈,视世故若无足备者,而寻致祸乱。
愿陛下修德以答天,躬行以率下,塞其弊端,杜其倖门,以召太平之应」。
时和议既久,沿边诸将坐享厚禄,而所部士伍衣食不给,恬不为意。
公奏曰:「今将帅十年一迁官,驯致使相,官爵高矣,富贵极矣,肯复被坚执锐,亲履行阵,为国效死耶?
诸路营屯仰给县官者,无虑数十万,而困于掊剋,劳役不休,嗟怨盈路,不可不为深虑」。
上为降诏禁止之。
又论朝廷法令多所更张,曰:「有事则有法,有法则有弊。
法一定而不易,弊百出而无穷。
为其法之弊也,从其弊而救之可也。
患其弊之生也,并与其法而改之则不可。
祖宗令明具,圣子神孙将千万世守之,而议者不原弊端之所起,亟进其说,取而纷更之。
如是而不止,则祖宗之法令,其存者无几矣,然又未必可行。
从而复之,则不如勿改」。
兵部尚书翰林学士
一日,锁学士院严甚,外廷无知者。
召公对,上谕以封今皇帝建王指意。
公再拜贺退,草制曰:「以示子孙,朕无志于斯义;
蕃王室以和兄弟,尔思配于前人」。
明日麻出,中外欢传。
又批答辞免诏曰:「朕志先定,其已久矣,既非昵亲属之私,又匪由中外之请,授受之际,谁曰不宜」?
大合圣意。
先是,礼部侍郎孙公道夫使虏,虏主诘以关陕买马非约,将求衅于我。
上遣同知枢密院事王公纶谂之,果得其情。
公亟条对预备数事,焚藁而上,家人无知者。
上益向意用之。
三十一年,拜中大夫参知政事
未几,朝廷再遣枢臣叶公义问报聘,归言虏已聚兵境上。
公语左仆射陈公康伯曰:「迹虏败盟,其兆已见,今不先事为备,悔将何及」!
因与陈公策所以防虏之术,其一令两淮诸将各画界分,使自为守。
其二措置民社,密为寓兵之计。
其三淮东刘宝将骄卒少,不可专用。
其四沿江州郡增壁积粮,以为归宿之地。
奏行之。
,虏使高景山来贺天申,辄出嫚言,索淮汉地,指取将相大臣。
朝论汹汹,或者妄传有幸闽、蜀之议,人情惶惑。
上意雅欲视师,公与陈公奏曰:「敌国败盟,天人共愤,今日之事,有进无退,如臣所料,成功可必。
若圣意坚决,则将士之气自倍。
愿分三司禁旅助襄汉兵力,待其先发,然后应之」。
上深以为然,即命侍卫马军司成闵出戍荆鄂。
公又论虏必出秦陇,而蜀兵权未一,乞以吴璘宣抚使,统一三军,以捍全蜀。
上乃命
已而虏入两淮王权渡江,刘锜退保京口,都人大骇。
公与陈公镇以閒暇,物情少安。
虏兵犯大散关吴璘败之,捷书至,上谕执政曰:「朕与金国讲好二十年,未尝有纤毫之隙。
不意虏使口陈,邀我将相大臣,又欲得汉东淮南之地,一时臣僚谁不劝朕用兵。
朕谓和好未解,则兵衅不可开,姑发信使以审其事。
至淮既不纳,暨归又求遣,反覆诡诈,多为衅端,意在败盟。
重兵压境,托名打围,谋为深入。
朕不免屯兵严备,戒敕诸将,务为持重,以观其变。
而犯蜀无名,果为戎首,事之曲直,宁不判然?
散关小捷,岂非信顺之助。
今三道出师,置帅招讨,审彼己,量虚实,抚定我城邑,招集我人民,收复我寝庙。
毋焚烧,毋虏掠,毋杀伤,以图万全之举。
卿等授朕成算,副以庙谋,庶几恢复神州,以雪两朝之耻」。
明日,御笔付公草诏以戒诸将,公拟进曰:「金人败好,率先兴戎,朝廷应兵,诚非得已。
惟诸大将皆吾爪牙,忠愤慨然,谁不思奋。
所几上为社稷,下为生灵,声援相闻,如手足之捍头目
缓急必救,如子弟之卫父兄。
追廉、蔺之遗风,思寇、贾之高谊,叶成犄角之势,用济同舟之安」。
诸将读之,无不感励。
北主盛兵,欲度采石,会虞公允文中书舍人参军事至,趣舟师扼其冲。
北主怒,移屯扬州,将谋瓜步,而我师蔽江,不可渡。
李宝胶西,尽焚烧其战舰。
虏计穷,遂弑其君亮而还。
驿至入贺,上曰:「皆卿等辅佐之力也」。
车驾劳师,公扈从至建康,与陈左相协心同力,酬酢军务
虽机事填委,日不暇给,处之晏然。
自虏之欲入寇也,荐张和公浚老成知兵可用,至是留守金陵,眷礼如初。
三十二年,驾还临安,公慨然曰:「吾起书生,致位两地,复何求乎」?
即日抗章乞解机务,谕留不从,除资政殿学士提举临安府洞霄宫
言者乃摭他事论公,改端明殿学士
行至鄂渚今上即位,除知潼川府
以清净化民,民安其政。
明年得请洞霄,解印还里,复上章纳禄,踰年不报。
忽婴微恙,泊然而薨,实乾道三年正月十一日,享年七十有三。
上闻之震悼,加资政殿学士太常谥曰文安,累赠银青光禄大夫封彭山县开国伯食邑八百户食实封二百户
娶孙氏,赠安定郡夫人
子男五人:光训,右承事郎
汉老,未命,皆先公卒。
光甫右承务郎
仲舒迪功郎成都府广都县,皆出继。
承公后者独光旦一人,今为承议郎潼川府路转运司主管文字
三女,右宣教郎史槩、成忠郎孙仲闳、登仕郎必达,季女早卒。
孙男六人:瑑、璐、瑾,皆以遗泽授承务郎,瓘、珙、玠后公生。
孙女二人,道秀进士史直友,道永未行。
十二月三日葬于彭山县孝廉乡。
公性端悫,仪状甚伟,平居接物,粹然尽人之情。
至遇事有守,确乎其不可夺。
盖其资根于孝友,故发为事业者,皆可纪述。
初中魁选,贺者满门,公方戚然曰:「先君齑盐三十年,两与计偕,七走京辇,卒无所成。
小子窃绪馀以游场屋,敢当大名耶」?
迨登禁从,论事上前,有所奖谕,则曰:「皆先臣之教也」。
奉太夫人孝敬尤笃,求所以悦亲者无所不用其至。
虽老,侍膝下若童稚然。
居丧哀毁骨立,不忍墨衰,庐墓三年,人罕见其面。
事二兄谨甚,食不足则斥夫人奁,买田以赒之。
郊荐恩先侄后子,推其先业以与诸孤,复置义庄以给宗族之贫者。
方其立朝,当权臣用事之时,退然自处,持使节者几二十年,略无留滞不满之叹。
及受知太上,议论謇謇,未尝有所顾忌。
参与大政,适丁多事,不动声气,坐折遐冲,而知足不辱,全节而归。
进退之间,无毫发可议。
蜀去朝廷远,人才多不能自达,公既贵,以人物为己任。
君相知其诚实,每访蜀士,必惟其言是听,以故冤滞获伸,英才汇进,一时所举,布列台阁
唐文若、张震、马卓然有声,为天子侍从之臣。
而避远权势,不肯言自我出。
平生故人,久要不忘赒其急难,及其子孙,意不少衰。
至其自处清约,殆与布衣无异。
独居三十年,不畜姬侍。
晚岁奉祠,萧然一室,左右图史。
幅巾藜杖,与乡人相往来,赋诗饮酒,道旧为乐,见者忘其爵齿之尊。
笃于力行,不自表襮。
有文集五十卷藏于家。
良祐顷岁召为学官,始从公游。
及为御史,同朝六年,知公为详,此其言皆可考不诬。
则喟然而叹曰:「《书》曰『其惟吉士,用劢相我国家』,又曰『其惟克用常人』。
若公者,可谓吉士有常者,非耶?
使公至今存,雍容庙堂,忠实事上,不为虚言,其有益于国家岂少哉!
惜乎用不极其所至而死矣」。
铭曰:
天佑我宋,岷峨降灵,是生文安,人中之英。
文安,柔惠且直,允文允武,以定王国。
公来自荆,王立在庭,不畏强禦,有猷必陈。
凡大典册,公载其笔,黼黻王度,讨论润色。
羯彼狂虏,蓄谋败盟,公画奇策,敌无遁情。
遂与国政,同寅曾公,夙夜不懈,足兵震戎。
足兵震戎,整我师旅。
公赞徂征,以立于武。
乃遣戍役,镇彼荆鄂。
乃建大将,尽护全蜀。
狂虏孔炽,我师震惊,公授成算,上心载宁。
飞檄驰诏,张吾三军,折箠欲渡,弗戢自焚。
金陵,公左右之,召彼元老,自公启之。
我瞻中原、淮滨既同,公拜稽首,天子之功。
人亦有言,名遂身退,天道尚尔,矧敢弗畏。
惟公懋德,亶其有常,辅导,为国维纲。
公方在朝,上皇所毗,公既还,天子之思。
彭山之阿,有坟峨峨,勒碑于隧,德音不磨。
按:《名臣碑传琬琰集》中集卷三三,宋史资料萃编本。
澧州范文正公读书堂记宝庆三年正月 南宋 · 任友龙
 出处:全宋文卷七六八○、《范文正公集·褒贤祠记》卷二、《范文正公褒贤集》卷三、嘉庆《湖南通志》卷五一、光绪《湖南通志》卷七○
范文正公读书堂,乃湖右常平使者兼澧守料院董侯所建也。
初,文正公少孤且贫,从其母归朱氏。
朱宰澧之安乡,公侍母偕来,尝读书于老氏之室曰兴国观者,寒暑不倦。
学成而仕,为时名卿,邑之士咸知敬慕,筑堂祠之。
既燬于兵,庆元初,宪使范公处义复创于观侧,因陋就简,将颓圮矣。
侯谓问学精勤,立大志于穷约者,莫如范公
名节不屈,成大勋于显用者,亦莫如范公,学者所宜宗师。
将徙书堂于近城,庶使四邑之士仰其高风而景其遗行,乃卜澧之阳,惟东食彭山突兀其前,诸峰环列,左右旁挟,两水东西来朝,气象轩豁,胜景毕露。
岂地灵显晦自有时耶。
于是度材鸠工,分画经始。
中建一堂,旁列两庑,设四斋以育士,植五间以为门。
后创一楼,扁曰「通经」,盖取文正公读书十年,大通六经之旨之意。
文正公于堂之东偏,外又辟一门,缭以周垣,克壮形势。
栋宇华丽,轮奂鼎新,实一郡伟观也。
斯堂之役,郡博士郑自得、掌籍吴杰直学张辙实董之,以底成绩。
堂成,士未有养,乃括没官之田,得数百亩,拘而籍之。
贰车马公壬仲又助金千缗增鬻田,为不朽计。
侯命友龙记之。
友龙尝读《国史》,见文正之勋名事业铿鍧宇宙,盖不特著见于参预大政之时,而实根本于穷居江湖之日。
其言「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此志已定于素,故能入赞万机,出破西贼,而致我仁祖四十二年之盛治者,公之力也。
噫!
文正公之立身行己,视圣贤为无慊,而建功立业,又书之青史而不愧,盖其穷之养即达之施,幼之学即壮之行,犹火然泉达,有不容禦。
澧之士,其可不知取则哉。
虽然,鸢飞戾天,鱼跃于渊,气使然也。
士气消长,亦在居民上者有以感发之耳。
文正公之遗躅懿范既为澧人所敬慕,然非侯振扬而尊显之,其何以耸人心而激士气,俾强于为善,以文正之绝响乎哉?
侯之心亦勤矣。
士登斯堂,苟笃志好学,切磋讲贯,绍文正之事业,以副侯之所期,则可以无负。
不然,安坐而食,既饱而嬉,不能克志厉行,追踪前哲,得无愧乎!
堂建于宝庆丙戌之秋,成于是岁之
费于公帑撙节之馀,而无毫发科敛之扰。
是皆可书,故并记之,以谂来者。
侯名与几,字叔存番阳人
明年丁亥上元日承直郎澧州军事推官任友龙记。
朝奉郎通判澧州军州事、赐绯鱼袋罗源书。
朝请郎大宗正丞金部郎聂洙隶额。
西川秀麦图赞 南宋 · 唐仲友
 出处:全宋文卷五八六五、《永乐大典》卷二二一八一
臣恭闻仁宗皇帝诞膺骏命,嗣无疆大历服,天纵上圣,克知稼穑之艰难。
敦本务农,深切睿意,亲屈尊,秉耒千亩。
数移清跸,临观刈穫,复于后苑创宝歧殿,岁命种麦,以无忘穑事之勤。
天瑞应诚,昭假绍至,两歧合颖,史不绝书。
虽遐方下邑,去皇都千万里之远者,均被和气,是生珍物。
粤皇祐五祀仲夏之月,井络奥区曰眉之彭山,以《瑞麦图》来上,一茎五穗者,凡数本焉,瑰异卓绝,前古未有。
圣心欢愉,发于音容,顾谓群臣曰:「朕尝禁四方献瑞物,今得西川《秀麦图》,可谓真瑞矣」。
臣闻天生神物,锡赉圣万世,其发祥隤祉,杂见乎穹壤之间者,虽不一而足,然而兆南亩之丰,为农夫之庆,未有若瑞麦之为尤懿也。
是以《书》纪同颖之献,《诗》颂来牟之贻,著在简策,为亿世美谈。
恭惟仁宗在位四十二年,乾符坤珍,充衍盈溢,其于草木虫鱼之类,皆抑而不宣,乃独有取于麦秀之图,则圣人爱民之意,岂不甚深远哉!
是图也,秘诸金匮。
藏在禁严,以传罔极,以贻后昆,使之披文而会意,按谍而兴思,则《七月》之艰难,《公刘》之民事,当有不待《周》、《召》之诗而自知者,顾不伟欤!
是宜儒学之士祓饰厥文,钦赞盛德。
臣愚不自揆度,谨冒昧自竭,赞曰:
于皇仁宗,纂有丕基。
稼穑艰难,不虞而知。
敦本务农,念兹在兹。
黛耜朱纮,躬耕帝籍。
是刈是穫,数移清跸。
殿创宝歧,言观其
天瑞应诚,十雨五风
物无疵疠,岁则屡丰。
黄云亘野,其苗芃芃。
协气横流,蒸为善祥。
乃获瑞麦,于眉之阳。
一茎五穗,垂颖穰穰。
维时农夫,式舞且蹈。
吏民来观,欣欣相告。
我皇圣明,地不爱宝。
敢托丹青,献诸天子。
披图九重,照映黼扆。
舜瞳周视,龙颜则喜。
顾谓群臣,可谓真瑞。
宾莲合跗,嘉瓜同蒂。
作会虽古,效珍已细。
丰年之兆,天实予畀。
受言藏之,秘诸金匮。
传示后昆,毋忘穑事。
《诗》颂来牟,归功后稷
《书》纪嘉禾成王之德。
若昔称隆,于今掩迹。
惟我太宗,治盛雍熙。
内郡献图,九穗两歧。
祖武可继,于今遹追。
猗欤珍物,天锡圣皇。
灵庆既启,藻绘斯彰。
小臣钦赞,万世无疆。
东都纪年序 南宋 · 王炎
 出处:全宋文卷六一○八、《双溪集》卷三
《东都纪年》三十卷,炎述九朝历年行事成书也。
庆元三年八月,炎奉诏自太学博士秘书省为郎。
明年,兼实录检讨,寻入著庭为佐郎
明年,为军器少监,而职兼检讨如故。
于是金匮石室所藏,炎皆窥见副本。
因念汉人荀悦、唐人柳芳、吴兢辈于当代正史外,皆别自著书,成一家言。
有《汉纪》三十卷,芳有《唐历》三十卷,兢有《唐春秋》三十卷,获与正史并传。
炎今援是比,用国史本纪参校,为《纪年》一书。
于三朝本纪,其辞颇有所损;
于两朝、四朝本纪,其事或有所增。
李焘《长编》、熊克《通略》,炎不如其博。
王称《事略》本纪,炎窃病其简。
丰约中度,炎固不能,而私有志焉。
又随所纪附以《提要》,为三十卷。
《提要》之目有二,曰注则有所辨,曰證则旁叙其事也。
炎又伏念神宗皇帝尝诏曾巩以三朝、两朝国史合为一书,虽承命,书不果成。
愚乃欲采掇九朝故实,合三为一,甚见其不知量。
然所述止于本纪,不及志传,是以忘其狂斐,怀不能已,毕力编摩。
书未及成,会炎负罪去国,居閒处独,再加考订。
今方脱藁,不敢閟在私室,谨斋戒练日进于天庭,故序所以记述之意如右。
建隆庚申,终靖康丁未,百六十有八年,一祖八宗创业守文宏远之规模,与夫庶事之弛张、忠邪之消长、夷狄之屈伸,其大略可睹矣。
虽不足以发扬宋德之代光明韶,惟陛下宽萧斧之诛,赐以一览。
若幸而获传,庶几无愧于荀悦芳、吴兢辈,炎死且不朽,谨序。